2)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星与火星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科学,我想有可能是他们一方面觉得有趣,天生的兴趣使然;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聪明智慧超过其他人。

  从牛顿开始,擅长自然科学在贵族圈里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不过考虑到欧洲的贵族文化,你如果没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只是业余爱好可不行,必须首先是个贵族。

  罗威尔研究的火星问题,是当下天文学的一个热点,毕竟不是所有天文学工作者都有机会使用大型天文台。

  以目前的望远镜技术,观测太阳系内的星体是众多天文学爱好者很常规的一个选择。

  而且火星运河问题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距离又比较近,作为研究课题再好不过。

  李谕笑了笑,自己看来要打破大家的幻想了。

  实际上,后世我们提到天文学,很多时候会叫做“天体物理学”。多了“物理”两个字,内涵可就大大提升了。

  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是个常客。

  而且虽然名字有点误导性,很多人可能以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东西很大。实际上天体物理学在理论上是深入到原子核内部后才开始大放异彩。

  什么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恒星演化理论,都离不开原子物理学。

  这就是物理学有意思的地方。

  只不过,在二十世纪初,天体物理的研究方法并没有多少人会使用。

  李谕沾了这个大光。

  他很快就通过光谱的分析得出证据:火星大气里氧和水汽的含量不会超过地球的数千分之一。

  只此一个条件,便足以说明火星上存在文明的几率极低。

  这一招可谓辣手摧花,扑灭了众多天文爱好者的希望之光。

  李谕还嫌不够,继续通过吸收光带的研究,说明金星上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木星的表面有甲烷和氨分子。

  这些成果可真是要了命,宜居带行星全被否定。

  李谕却洋洋自得,把文章发在了《Sce》上。

  不出所料,这篇文章像此前关于银河系自转的那篇一样,非常有轰动效果。

  这也导致最近《Sce》有不少普通人购买,就为了看看惊世骇俗的结论。

  见到此情此景,普利策立马专门派出记者对李谕进行采访,希望写一篇更加通俗易懂的新闻稿。那样传播力岂不更加火爆,顺便还能让自己的报纸继续增加销量。

  “李谕先生,您能不能更加简单地讲一下,明明都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其他的行星为何却无法让人类生存?”记者问道。

  他问得很直接,也是当下很多人最关注的问题。

  李谕说:“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如何妥善回答,我只能说生命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记者问道:“或许在进化论的加持下,火星与金星也能诞生生命。”

  同样是一个不太研究自然科学的人喜欢提出的问题。

  李谕说:“如果你自己深入学习一下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或者仅仅其中的一样,就会发现生命的形式虽然千姿百怪,却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对温度的敏感、对大气环境的苛求、对水的极度依赖等等。”

  记者说:“是的,我此前听到很多生物学者在看到您的文章后,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