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七章 时机成熟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天津来了信。

  近卫昭雪心头微微一酸,不过很快恢复,回到了自己卧房。

  的确是吕碧城从天津发过来的信,她着急地询问了李谕的情况:

  “为何染了风寒?快快抓取麻黄、桂枝、防风、陈皮、芍药、甘草、生姜、葱白等药,为要为切!”

  李谕立刻回信:“感冒不过六七天,已好,勿念。”

  另外还写了一首余光中的诗: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寄信回来的路上,李谕突然遇见了刘春霖,他已经被点中状元。

  “帝师大人,恭喜!我听说了,您又拿了瑞典的奖。”刘春霖祝贺道。

  李谕也拱手回道:“同喜同喜,阁下高中状元,名扬天下。”

  刘春霖笑道:“帝师才是名扬天下,我不过偏居一隅。这几个月我读了关于帝师的报道,又看了许多译述的西学文章,颇感天地之大,我此刻看到了一个井口。所以我今年准备东渡日本留学。”

  已经中了状元,按说可以等着做官,不过刘春霖还挺有进取心。

  李谕赞道:“状元郎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令人钦佩。”

  刘春霖说:“我应当学习张謇前辈,不然不就读了死书。”

  世人一向嘲讽八股文,但其实到了会试、殿试的级别后,压根不是八股了,要求还是蛮高的,属于集合书法、文学、策论、政治、历史的综合文体。

  尤其晚清最后一届科举题目,甚至出了这种题: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就是要你论证日本和埃及两国的变法,日本学西方为何成功了,埃及却导致“国以不振”,为何失败。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