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八章 回京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船只大都从欧洲购买,如果东亚达到欧洲的造船能力,实在不知道会等到什么时候。”

  她肯定不知道再过一百年,全世界所有的船几乎都是中日韩三国造的。

  但她的话也提醒李谕在实业协会中帮助更多民营的航运公司赶紧发展起来。

  一战时期,英法的航运公司将腾出来不小的市场,不能让日本人都捡了去。

  小日本一直很重视长江流域的航运业,早在1887年左右日本参谋部拟定的《征讨清国策》中,就有占领长江流域的计划,但一直未能得逞。

  人心不足蛇吞象真的太契合现在小日本的嘴脸。

  离开饭店后,李谕在实业协会召集来了虞洽卿等专门做航运的商人,一起研究今后的商业规划。

  虞洽卿的商业嗅觉贼好,立刻表示要在长江流域加大投资。

  李谕晓得虞洽卿会在其中捞到极大好处,毕竟现在还是民族企业,要一致对付小日本,所以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只是李谕无法在航运业上助力太多,因为这个产业比较难壮大,太依赖一国整体的工业实力。

  即便最鼎盛的时期,轮船招商局加上各种民营航运公司,在长江的内河航运市场上总体的占比仍不到三分之一。

  大头握在太古、怡和、日清三家外国公司手中。

  其中日清就是日本公司。日本军方和政府都对这家公司蛮重视,与满洲的满铁公司一样,属于战略级企业,渗透难度比较大。

  不过虞洽卿、张謇、轮船招商局也不是吃干饭的,要不是后来爆发了战争,情况还不太好说。

  ——

  再回到大同大学时,平海澜已经开始英汉字典的筹备工作,他还从附近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拉来了一个帮手。

  “校长,您别看小林同学年纪不大,但在语言方面有很出色的天赋,在整个圣约翰大学都是一等一。”平海澜盛赞道。

  “小林?”李谕问道,“同学,你叫什么?”

  “我叫林语堂。”学生回答。

  原来是你。

  李谕说:“感谢林同学在维持学业的同时,抽身做这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林语堂今年刚刚17岁,继续说:“我学洋文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头,要是能够有本合格的字典,不知道省多少事。其实我早就想坐,不过一直没有机会。”

  李谕笑道:“我会把这件事当做社会活动,给圣约翰大学校长写信赞誉,为你提供应得的学分。”

  林语堂高兴道:“要是还能帮助出国留学就更好了。”

  平海澜也乐了:“你心里的小算盘还不少。”

  李谕说:“想编明白字典不是容易事,尤其涉及一些专业的科学词汇时,难度会陡升。遇到这种问题,你可以直接给我写信,同时请教学校的外籍教师。”

  林语堂对自己的语言天赋非常自负:“洋人的文字就是这么几个字母组合而已,能有什么难的。”

  李谕说:“难的不是语言本身。”

  林语堂一点就透:“我知道,您肯定是想说字母乱组的词汇代表的科学意义我无法解释。”

  李谕说:“是这个意思。”

  林语堂说:“校长放心,我不傻,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不会憋在肚子里。”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