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三章 自来水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谕在美国申请的全覆盖式封闭车身和平衡轴专利已经获得通过,半年以后就会开始慢慢列装。

  只不过这项专利目前只有福特等美国公司采用,欧洲车企相对保守,短期内不会立刻就上。

  在后人看来这都是稀松平常的设计,李谕稍稍提前一点时间搞了出来,震撼性没有那么大,但估计会把车价提升一些,毕竟整车生产中多了好几个环节。

  只是出乎所料,此后的车价与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届时李谕总算真正理解了以前上学时书上的一些很笼统的话。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欧美已进入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在疯狂搞剥削,也就是所谓压榨剩余劳动力。

  华尔街以及企业主们肯定经过经济分析,找到了盈亏平衡点,发现维持价格、提升产能和销量带来的收益要比提高车价、降低销量高得多。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在工人身上把成本盘剥回来,继续按照一个并不太高的价格销售。

  李谕虽然很汗颜,不过这种触碰到底层设计的政治经济问题不是任何一个人能解决的,只能靠滚滚的历史洪流推动大趋势发展。

  ——

  回到家,凤铃拿给了李谕一封电报,是号称“北方工业巨子”的周学熙发来,他在电报中希望李谕可以科学领军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倡导京城的百姓多用自来水。

  现在的国人,只要是涉及一点点科学方面的事,都信李谕的话。

  于是李谕当仁不让,提笔写了一篇文章阐述自来水原理,尤其着重声明自来水不仅方便,而且无害。

  这件事还是挺有意义的,看看北京的城建史就会发现,作为都城,它一直有缺水的问题。

  就连皇宫每天都要去玉泉山等地取水,然后用取水车运回紫禁城使用。

  至于普通人,只能靠井水解决日常饮水问题。

  只不过北京城里的地下水大部分水质并不好,水质很硬,不太适合作为饮用水使用。

  少量水质好的井水就被圈起来售卖,乃至于大街小巷还有专门卖水的店铺。

  而早在北京之前,天津、上海、广州、大连、青岛、武汉、成都等十多个城市早就开通了自来水,北京虽晚一点,也在1910年由周学熙负责完成了京城自来水的工程建造,实现了通水。

  这项工程在民国时期一直都为京城保障用水,而且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民族工业的利益,周学熙坚持只招华股,不招洋股,是个值得称道的业绩。

  李谕的家中自然早早接入了自来水和电线。

  只是晚清时京城一向保守,老百姓对待自来水又很陌生,称自来水为“洋水”。

  由于“洋水”从水龙头出来有时会伴有气泡,他们以为这是肥皂水,不敢喝,还有人造谣“喝了会死人”甚至“断子绝孙”。

  加上以前那些卖水的老板百般刁难,自来水的推广困难重重。

  周学熙想借着帝制消亡的机会,好好推广一下新事物。

  文章写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就像以前推广消毒一样,很轻松便写了出来。而且考虑到当下民众的接受能力,李谕故意省去了一些净化工程中的专业术语,不然很多人要是知道自来水生产时消毒用的氯气本身就是毒气,估计又要引起无谓的担心。

  科普氯气还有工艺需要讲化学,目前的普罗大众哪懂那么多,还是把文章写得通俗一些,毕竟是发在报纸上,省得大家徒增担心。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