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复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树铮说:“但以院士先生的影响力,一呼百应,学界与工商界必然卖您面子。”

  “那就不好说了,”李谕顿了顿,“天意难违。”

  徐树铮立刻说:“院士先生,您难道真要看着局势江河日下?”

  李谕并不想管他们会不会倒台,只是随口说了一句:“你们不是还有一张王牌?”

  “什么王牌?”徐树铮问。

  “外蒙呀,”李谕说,“你们编练了四万参战军,现在各方要求你们裁撤,既然不想裁撤,就先找个地方发泄发泄。现在的外蒙,别说四万军队,就算只有四千,他们也挡不住。”

  徐树铮思忖片刻,说:“外蒙……要等一个机会。”

  李谕好整以暇地说:“很快就会来了。”

  徐树铮问道:“院士先生为什么如此肯定?”

  李谕笑道:“连美联社那边都有了消息,他们如今非常关注苏俄,风吹草动的消息都会探寻到。”

  “此话当真?”徐树铮再次确定了一下。

  “我从不吹牛,你不相信就联系一下美国公使馆求证。”李谕说。

  徐树铮当即起身:“我现在就回总理那!”

  李谕拱手道:“祝徐将军马到成功。”

  徐树铮收复外蒙,是民国一件很值得称道的胜利。

  过程其实蛮顺的,几个月后,外蒙一些高层主动向北洋政府示好,说他们受够了俄国欺负,非常羡慕内蒙得到的各种优待;要是北洋政府可以承揽下他们的债务,并且给王公和喇嘛们支付俸禄,他们就愿意放弃独立。

  北洋政府当然答应,一年不过一百万银圆而已。

  只是后来外蒙议会又否决了议案,北洋政府立马命令徐树铮挥师北上。

  这一批参战军训练得兵强马壮,一路上的蒙古哨卡基本不敢抵抗。唯一阻拦的是蒙古原俄国顾问领导的白俄军队,不过他们也无法阻挡徐树铮军队的前进。此时俄国毕竟内乱重重,来不及对此作出反应,只能坐视中国的军队占领外蒙各要点。

  外蒙的回归,让民国版图达到了辛亥革命以来的最大值。至于之后再次脱离,就是另一码事了。

  ——

  送走徐树铮后,李谕便来到北大,正巧鲁迅过来找《新青年》投稿,两人便随便聊了几句。

  鲁迅说:“五四刚发起时,我在家中读书,没想到事情发展到这种田地,好在学生竟真的救了国。”

  李谕说:“学生们也是书生,虽然不少学生有些自负,天天吵着‘要带领群众救中国’,但自古以来不就有书生救国的情节吗,可以理解。”

  鲁迅感慨道:“书生救国?想想被罢免的曹、陆、章几人,也算当初一起留日的同志,这些昔日的风云人物,如今都怎么了?为何改革者到了后来往往再度成为改革的对象?今日的卖国贼,不就是昨日东京的热血青年吗?”

  李谕说:“因为革命还没有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