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八章 国士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你们每年只招二十多个学生,投资这么大,为什么不多招一些?”吕碧城问,“因为中国太缺医护人员了。”

  顾临叹道:“我在贵国多年,中国的几百家医院考察了差不多一半。我与中华医学会的伍连德教授聊起过,以当前中国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算,想要每万人中有一名医生,即使全中国所有的医学院校都超负荷地扩大招生,也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短时间很难改变什么。”

  直到李谕穿越前,国内每万人医生数差不多是3名多,与老美水平接近。

  李谕明白顾临的想法,说道:“顾先生的意思是,想解决广大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需要先解决上层的指导问题?”

  “是的,”顾临说,“未来贵国肯定会建立基层卫生组织,在城市和农村广泛开展公共卫生工作。而我们医学院的任务就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去领导和指导这些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只求质量,不重数量,如果有不合格的学生,会毫不犹豫淘汰。”

  他的说法倒有几分道理,不过“基层卫生组织”几字,极难做到。

  校长胡恒德说:“今年招收的学生,会全部编入预科班,进行三年基础学习,打下理化以及生物学基础。我想单单这个环节,就会淘汰掉一些人。”

  吕碧城咋舌道:“这么严格?我晓得理化科目,很难的。”

  顾临说:“没有办法,都是基础课程,也是进入医学院的寻常要求。”

  欧美著名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本身已经是大学理学院的毕业生。换句话说,医学院是从研究生起步的。

  到了后世,一些欧美的医学院还有类似传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就不招本科生。

  协和医学院前三年其实很像清华学校,上的课程都是些中文、英文、数学、物理、生物、社会学之类。

  这个阶段的学习压力二者也差不太多,协和医学院的学生在预科期间,要完成中文、英文各192小时的语言学习;数学96小时、生物384小时、物理384小时、化学544小时的基础自然科学的学习;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学习;还要从法语或德语中,选修一门作为第二外语。

  至于所用教材和参考书,肯定都是英文原版,老师授课也全用英语,——因为老师都是从美国调过来的。

  协和请来的教师薪水很高,每年最少七八千大洋。

  对比一下,北大正规教授的工资已非常之高,合下来一年三四千大洋左右,远远超过平民乃至高级职员,但也就是协和美籍教师的一半。

  协和的学制和美国大学一样,一个学年三学期,协和医学院规定:学生在预科期间,协和医学院的学制与美国大学的学制相同。一学年里分3个学期。9月至12月中旬是第一学期;1月至3月是第二学期,之后是短暂的寒假;4月至6月是第三学期,学年考试结束后,有3个月的暑假。协和的外籍教师大多在暑假回家探亲。

  虽然与历史上相比提前了两年开学,李谕还是在学生中看到了林巧稚。她刚从鼓浪屿的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了业。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