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五章 又一个姓冯的德国人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德国这样一个男权社会,稍微想想就非常有画面感。”

  希尔伯特叹道:“我现在甚至有些庆幸学校招来了马克思·玻恩,说不定哥廷根能在量子方面有所突破。”

  玻恩很快就会有两个得力助手,泡利和海森堡,可惜他们都没有待太久,只在哥廷根进修了一下数学。

  海森堡本来想研究相对论,被“大哥”泡利制止了,因为泡利觉得相对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继续挖掘的东西了。

  “怼神”泡利的眼光相当毒辣。

  这次在亚琛,冯·卡门只是进行力学大会的筹备工作,李谕对冯·卡门的工作蛮认可:“过往飞机的设计非常混乱,而随着重量不断增加,有必要规范一下。”

  冯·卡门说:“我想成立一个风洞实验室,得到更加完整的数据。”

  李谕立马支持:“我可以提供一部分资金。”

  他得快点下手,不然以后风洞会变成一个被军事部门高度关注的研究方向。

  “先生果然在工程领域同样有卓越眼光。”冯·卡门欣赏道。

  李谕笑了笑,说:“以后帮着培养几个中国留学生,就是我最大的目的了。”

  随后的筹备大会上,李谕和希尔伯特等人作为代表出席,没有太多发言,因为大家早就默契地赞成力学大会的召开。

  而正式的大会还要再过上两三年。

  筹备大会开完后,李谕又随着希尔伯特到哥廷根大学进行了一场公益讲座,——哥廷根确实拿不出钱来了。

  讲完后,希尔伯特与李谕来到哥廷根的德·罗恩士餐厅共进晚餐。

  席间,希尔伯特顺便评价了最近哥廷根的几次演讲:“还好李谕先生来了!最近几年哥廷根的演讲比大战以前真是差远了。以前的演讲,大家都注重演讲艺术,或幽默或严谨,演讲人对于自己究竟要讲些什么以及怎样才能讲好,考虑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却不这么干,在哥廷根尤其如此。我想世界上最差的演讲恐怕就是在哥廷根做的。今年情况更坏,我压根儿没有听到一次好讲演!

  “尤其几天前,一个号称‘神童’的美国数学家维纳来到哥廷根演讲,我确信,是我听过最糟糕的!”

  李谕有些汗颜,维纳可是控制论创始人,数学大佬。

  不过维纳本人听到希尔伯特的评价后,也没敢说什么,只能从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

  李谕想到米其林兄弟之前的话,于是把话题岔开:“我觉得今天的香肠不是特别给力,风味比在柏林吃的差了很多,煎的火候也不够。”

  希尔伯特却习以为常道:“你就不要指望在这里吃到什么佳肴了!”

  希尔伯特最近还沉迷在物理学之中,差不多到了明年,他才不再执着于物理的公理化,把哥廷根的物理讨论班交给玻恩主持。

  玻恩在物理方面的表现显然比希尔伯特出色得多,他先后引来很多名人参加讨论班,除了泡利、海森堡,还有奥本海默、康普顿、狄拉克等一堆大咖。

  后来大数学家外尔评价希尔伯特这几年在物理学方面的成果:非常不理想,与他一生中任何一个时期的数学成就都不能相比。

  数学和物理本来就有很多不同,公理化这套办法很难用在处处重视实验的物理学上。

  另外,比较可惜的是没有见到玻恩本人,他去法兰克福出席了一场活动,好像也是关于拉赞助的一些事……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