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导演之香港1971 [沈嘉豪:讲述香港《普通人》的故事]_苦难岁月4-5作者爱毛一族 [一路上有你!苦难岁月里我们风雨同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诱发出来,于是乎说着共同语言、谈着香港的时事话题、大家都是香港人便成了沟通基础,“自家人”这种感觉便会在过程中慢慢地出现,“独特形象”的机会也出现了。他说:“当我把对象设定为人的时候,我心中预先想象的他(她)便不重要,他(她)自己的演绎及最后呈现出来的样子才最值得专注的。”

  沈嘉豪的这种纪实人像拍摄可谓与模特拍摄形成两极对比。他说:“拍摄普通人的确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如早前拍摄过一系列很美的裸体照,事后被摄者害怕给父母发现而反悔,硬要把底片拿走,还被要求不许公开展出。虽然遇此挫折深感可惜,但我的拍摄还是坚持自然的内心演绎。有朋友说如果是他会付钱请模特儿协助拍摄,免除麻烦。而我解释是用钱买的是服务,不是‘人’的影像,模特儿心里没有自已的演绎,只会交功课拿钱走人。”

  不论是早期的针孔摄影还是近期的大画幅人像创作,沈嘉豪都选择在自香港本地取材,如早期他就曾将针孔拍摄的对象锁定在香港的茶餐厅和香港的交通工具等。在他看来,香港与北京不同,没有那么多“大”的东西,有的是许多细腻特别的东西等待摄影人来发现,这也正是香港摄影人拍摄香港的优势所在吧。

  作者简介:沈嘉豪(波针),香港人。工作于香港、上海及北京,从事艺术行政及摄影艺术多年。现任香港摄影文化协会秘书。香港摄影节发起人。他于1987年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取得平面设计(多媒体)学士学位。举办过三次个人摄影展览:“波针系列──针孔摄影展”(1995年);“波针系列2.0――菠萝油”(1998年)及“北京的灰蓝色”(2008年),及在二十多年间参与多次国际及香港的大型摄影展。个人摄影展览《释放》于北京798艺术园举行(2010年)。多幅大型摄影作品被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