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章 雷盛利_重生之实业巨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始创业,在香港经营收音机出售业务,后来在50年代成立公司,从RB进口晶体管,做出了香港第一款收音机,同时也是香港第一家电子公司。

  后来,公司慢慢扩大,并有了自己的品牌“bluebell”,月产能超过50万台收音机。

  可惜,这香港第一家电子公司,市值还不到千万港元,还不如前几年,一个小楼盘赚得多。

  陈志文接着说道:“雷生,现在环球电子的情况,我大概也清楚,收音机的市场,现在在欧美已经行不通了,虽说东南亚这一块有新的潜力,但增速明显是赶不上的,而且现在韩国、湾湾也在大力发展电子产业,在这种领域,我们很难拼的过他们。”

  60年代,香港电子产业的出口额是韩国或者湾湾的十倍以上,但到了十年后,就二者就远超过了香港,特别是收音机这种低端产品,买到晶体管就能造出来,完全就是靠着拼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越低,生产成本就越低,市场自然就越大。

  现在的香港,虽然人工工资还不算很高,但比起湾湾与韩国,还是要高不少的,长期来看,等到未来十年香港房价再涨个几倍,人工工资会变的更高,制造业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完成向中端或者高端的转移,基本上就会全军覆没。

  雷胜利也是点头说道:“陈生说的,胡生在的时候也考虑过,我们也尝试过想往汽车收音机的方向发展,但投了十几万后,还是失败了。”

  “汽车收音机?哪个汽车品牌的?”陈志文好奇问道,他之前在环球电子的财务资料中可没看到这个。

  “丰田,这是三年前的事情了。”雷盛利答道。

  “难怪。”三年前的财务信息,收购之前的信息统计并没有涉及,不过收购之后还是会有财务审计的。

  陈志文接着说道:“汽车收音机领域的确是个好市场,只不过投个十几万就想给丰田做配套,你们也想的太天真了。”

  “陈生说的是,只是资金问题,我们也没办法解决。”雷盛利无奈说道。

  “资金不是问题,你们既然有过这方面的经验,虽然是失败的,但也可以再尝试一次。”陈志文笑了笑,说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做其他产品?比如电视机?”

  收音机在50-60年代出口非常火爆,主要就是出口欧美,但随着生产力以及经济的提高,人们自然更倾向于可以提供视觉享受的电视机,做收音机的不转型就是死。

  雷盛利说道:“我们也曾经提过,也去欧美考察过,电视机不像收音机,欧美用户非常重视电视机的品牌,现在这个市场基本上已经被欧美品牌占领,我们算了下,很难成功,风险太大了。”

  陈志文想了想说道:“雷生,我想做电器,电视机肯定是要做的,包括白色家电里的空调,冰箱或者最简单的风扇,伱有什么想法?”

  雷盛利顿了顿,回答道:“陈生,正常的一家工厂,我是不建议做这么多品种,但如果是陈生的话,其实方法很简单,收购那些给国外品牌代工的工厂就行了。”

  PS:好坑,家人都已经好了,我还是阴的,害得我一直不敢熬夜码字,下星期如果没问题就恢复一天两更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