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9章 香港零售的扩张_重生之实业巨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地产升值获利,百佳也不需要每年支付租金。”

  零售行业,在亚洲运营模式中,很多时候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后世的内地,很多国际巨头在90/00年代进入国内的时候,都是采用15-20年的租期来经营,从外资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说,这个逻辑是没问题的。

  但国内在地产这一块,学的可是香港,结果到了20年后,也就是2015年前后,这些国际零售巨头都要面临房租到期,房租大涨的局面,最终很多都选择了关门。

  相反,国内本土零售公司或者湾湾的零售公司(大润发等),都是尽量选择自己持有物业,或者控制自己持有物业的比例,这样虽然导致前期发展的慢一点,但后期就有了很强的成本优势。

  现如今的香港房价,在这一波上涨中才刚刚起步,既然现在手中有了部分资金,自然可以购置这些物业,反正只要房价在涨,哪怕以后再需要钱,也可以以这些优质物业作为抵押来贷款,而因为涨了两三倍,可以轻松贷出比现在还要多的资金。

  “好,我就先买个两三百个物业,再开超市的话,对其他超市就是降维打击了。”周家杨笑着说道。

  “行,但你别忘了置地旗下的惠康超市了,自置地收购牛奶后,对于惠康的投入也不低,很多物业也都是本身置地的产业。”陈志文说道。

  “未来的话,我们的唯一对手,估计就是这个惠康了。”周家杨点点头说道。

  “那就拼资本吧,现在消耗怡和系的资本,对我们来说也没坏处。”陈志文说道。

  零售行业,特别是在香港这种地方,比拼的还是资本,毕竟这里与欧美不一样,欧美那些地方,地方太大了,人群居住也比较分散,超市虽然不能说建在哪都行,但选择的地方比较多,也因此,即使前有凯马特、西尔斯等营业额百亿美元的巨头,后面的沃尔玛也能够有机会崛起。

  但香港这种地方,居住人员高密度,超市可以选择的地方并不多,一旦被资本控制住,其他人就没什么机会了,在70年代之前,大资本还看不上到处散乱的零售行业,但随着连锁超市在海外的成功,香港这边的超市也开始了资本化。

  特别是置地收购了牛奶国际后,原牛奶国际旗下的惠康超市也逐渐成为了置地意图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

  反正未来自己想要收购九龙仓,现在跟置地在其他领域比拼一把,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其实,发展到了现在,我们与几大洋行发生经营冲突,也是迟早的事了。”周家杨想了想说道。

  “也是,先试试吧。”陈志文点点头说道,毕竟只是一个小城市,在内部扩张的时候,发生矛盾肯定是迟早的事。

  尖沙咀:

  这里是港岛之外,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一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