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4章 与英国渣打的合作_重生之实业巨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田学成说道:“AMC这几个月已经派了10几人来英国了,他们也在一直调查mini汽车的各种情况,他们的反馈是这辆车在性能与油耗方面很不错,不过英国本土的消费者反馈,经常会有一些质量问题,数据方面已经在收集了,也许这对投资银行来说,会是有用的数据。”

  “mini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要不然也不至于经营的多年亏损了,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打不进海外市场,可能也有性价比方面的原因,如果我们入主后,市场打开后产能提高,单车成本也会下降,质量再控制好的话,那应该能救活这家公司。”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汽车行业,除了那些高端走高价的品牌,大部分汽车型号都需要依赖销量来平摊成本,因为哪怕是80年代,一款汽车的研发周期都是5年左右,投入成本几亿美元,如果还有新工厂的话可能又要几亿美元,这样的投入之大,后面的销量如果不理想,立刻歇菜,小公司可能直接倒闭,大公司也会元气大伤,这也是为什么哪怕是大众、丰田这种汽车,几十年的历史上,推出的完全新汽车非常少,大部分都是修修改改再发布,大众的车光是外形几乎就是不停的套壳。

  英国汽车,除了技术不行,没有市场也是重要原因,甚至市场比技术还要重要,因为有了市场,那才有资本进行技术更新,质量管控等等,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汽车行业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的道理。在80年代之前,全球贸易化很难,因此很多地方还有很多小品牌,可全球贸易化之后,大品牌开始在全球扩张,于是,很多小品牌要么死要么被收购,英国的汽车公司就是这个背景下的缩影。

  不过扩大市场说起来容易,这需要海量的资金做营销,同时,在销量还没有上来的时候就得想办法提高质量、技术,不然没消费者会为新产品买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拥有大量的终端零售店,或者与这些店面有合作,至少要保证完善的售后服务,才有可能打动那些犹豫的消费者。

  能做到这一点,要么大品牌如奔驰、宝马、大众、丰田为新品牌担保,要么就是陈志文准备做的,在欧美亚大规模扩张汽车终端零售店,几乎没有第三个方案,且即使如此,也不一定能保证一定成功,如英国的汽车品牌捷豹与路虎,被福特收购,折腾了十几年,结果还是不行,到了最后只能出售,亏了24亿美元。是90年代的24亿美元。

  这也是为什么陈志文没有选择捷豹、路虎、莲花、罗浮等等,这些品牌在原先历史上即使被汽车巨头收购了也救不活,陈志文可不觉得自己会有更强的能力。倒是捷豹路虎,在21世纪之后有一段时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