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6章 投资戴尔_重生之实业巨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需要找做打算的好,等维软明年上市,我们就会需要面对这个问题,现在早点解决事情,总比以后被美国政府逼着出售要好,到时候,出售对象肯定不能作假了。”罗恩又说道。

  “好,那就放出消息,说我们准备出售手中维软部分股票,然后再找大量我们自己的皮包公司来接手,不过也不能全是假的,适当的还是要真的。”陈志文点点头说道:“这里面损失的,等维软明年上市之后,我们还可以采取与现在英特尔一样的方法,把损失补回来。”

  早期因为考虑到维软的成功的节点是在获得IBM的支持之后,而美的在当时也很有名气,虽然与IBM还不是一个等级,但过早的投资维软,可能会影响它与IBM的合作,因此,一直等到1981年后,维软成为了IBM电脑操作系统的制定供应商后,陈志文才寻求投资了维软。

  而因为当时的维软也已经初具规模,所以做不到与最初期投资苹果那样,直接获得了30%以上的股份。

  当时,陈志文以资金外加一定的合作,获得了10%的股权,不过未来的机会多了去了,在1983年,维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检查出了癌症,被迫离开公司,也需要套现资金治病,于是,陈志文出价最高,拿下了不少股份,对保罗艾伦来说,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后续维软发展顺利,虽然为了准备上市而继续融资,但手持巨额股份的陈志文,在被两次小稀释之后,还是有着16%的股份。

  这个比例,在上市的时候可能会被稀释到12%左右,可还是远超过了美国政府容许的外资持有美国科技公司最高5%的限制,因此,也需要提前做准备,以类似英特尔的方式,通过各种避税天堂的皮包公司,交叉持有。

  这种模式,其实也是经不住查的,美国政府要是真的认真审查,肯定能够发现问题,不过,在这两家都还不算巨头的时候,谁会闲着没事干浪费人力物力啊!等这两家成为巨头的时候,也就到了合适抛售的时候了。

  “好的,我们还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很充裕的。”罗格回答道。

  “行,那另外两家公司的投资事宜怎么样了?”陈志文又问道。

  “思科公司的创始人拒绝了我们的投资,他们不肯吸纳非美国裔的资本,戴尔公司倒是可以商量,不过迈克尔戴尔本人也只愿意出让10%的股份,要价也不低,30万美元。”罗格说道。

  “嗯,思科如果不喜欢国外投资,那短时间内的确没什么办法,戴尔那边,价格不是问题,只要能让我们投资就行了。”陈志文点点头说道。

  1984年,是一个神奇的一年,对于改开的内地来说,是创业元年,很多未来的巨头公司,都在这一年创业,或者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