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章 杀敌八百_奉天九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备了三本英文相关的辞典,一本是英汉词典,一本汉英词典,还有一本是英语双解词典;法文的字典差不多,也是三本。

  学习一门外语,营造一个浸润式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奉九自己总结读小说没有报纸来得有帮助:因为小说的遣词造句充满了个人色彩不说,往往还充斥了大量俚语,缺乏普适性,欠规范;但新闻稿不同,首要要求就是严谨准确客观,有利于文法学习;而针对某个热点问题,记者会持续跟踪报道很长一段时间,则某一领域的专业用词,没几天就会因为重复率高而记得很牢。

  奉九坚持天天读原文报纸,不过她得不到欧美最新的那些报,因为这个年代的物资运输非常不发达,她拿得到的往往都是几个月前的了,还好除了时效性差点,其他的都没差。

  当初她选定的英文报纸是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虽然是基督教徒创办的,但时事、评论和社论都短小精悍,用辞考究,而且涉猎极广,文学、艺术、科学、社会、国际无所不包,尤其对于国际问题的解释性报道相对客观公正,非常难得,奉九很是喜欢。

  其实她还是看得到别的英文原版报纸的,那就是奉天的基督教神父们自己办的报纸,只不过出版日期不定,上面刊载的文章的写作水平也参差不齐,不能指望。

  奉九从十四岁在中学接触到英文,就一发不可收,她好象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天赋,很快她父亲就应她的要求给她请了小西关教堂的美国人林沫神父做她的英文教师,林沫神父毕业于哈佛文学院,欧美文学造诣极深,仅仅两年时间,神父就惊讶地发现,她的词汇量已经到了差不多五万五千个,远高于普通成年美国人差不多三万个的平均水平。

  奉九的中文根基打得深厚,而语言又是共通的,加上思辨能力极其强悍,那么能轻松驾驭各种文体也就毫不稀奇了,甚至包括女生们通常不感兴趣也不擅长的时事评论性文章,文笔老练,典雅流畅,言之有物,堪称上乘。

  出嫁前林沫神父听说她这么年轻就要嫁人,惋惜得无以复加,他就是奉九申请哈佛的推荐人,虽说奉九去年申请失败,但是他认为这纯属偶然,很奇怪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如果连奉九都不够格进入哈佛,那中国的学生应该没有人能有这样的资格了。

  但奉九却是有自己想法的,她从来没有打算结了婚就放弃自己的学业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