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温成_孤城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系列事件阴影中。十月间,对皇后忠心耿耿的老内臣张惟吉与世长辞。为此难过的并不仅仅是他长年守护的皇后,也不限于裴湘、邓保吉、张茂则和我这样的同僚、朋友或下属,还包括曾经拒绝听他劝告而坚持追册张贵妃的皇帝。

  听到张惟吉去世的消息那天,今上也泪流满面,亲往临奠,并将张都知的谥号定为“忠安”。

  关于朝中大臣,这年中最好的消息大概就是欧阳修奉召返京了。

  至和元年九月,今上迁外放多年的欧阳修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纂。

  我于至和二年元月初才见到他。那天我与张承照因故外出,路过翰苑时正巧遇见他托着一卷文书出来,张承照忙低声唤我看,目指他说:“那就是欧阳修!”

  如果说王拱辰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清寒,冯京是秀美,那么这位我仰慕已久的名士又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沧桑。

  是的,经年风霜已染白了他两鬓,双眉微垂,眉心有两三道抹不平的皱纹,令他在如此平静的状态下都像是在蹙眉叹息。

  他目不斜视地自我们面前走过,步履平缓,面上有明显的眼袋,眼睛又是凹陷的,目中亦有神采,却又并不像冯京那样的明亮,或唐介之类的年轻台谏官那般锐利,是一种不露锋芒的光彩,像泛着微光的古井水。

  待他走远后,我问张承照:“欧阳学士今年多少岁?”

  他望天数指算了算,说:“好像是四十八岁。”

  “才四十八么?”我觉得诧异,“看上去竟如此苍老。”

  “是啊,他老得挺快的。”张承照说,“听说他去年回京述职时,官家见他两鬓斑白,脸上满是皱纹,当时就忍不住要落泪了,一迭声地问他:‘卿今年多少岁?在外几年?’不久后便召他回京,现在升他做翰林学士,对他挺好的,这不,看样子是又召他去便殿了……他还手举文书,不知道拟的是什么诏令。”

  后来我们得知,欧阳修那日所举的并非诏令,而是他自己上呈皇帝的谏言章疏。此前今上宣布要朝诣祖宗山陵,而群臣看出他其实意在借此致奠温成陵庙。欧阳修虽已不属言官,却还是特拟了章疏论此事,说今上圣德仁孝,不可使中外议者谓皇帝意在追念后宫宠爱,托名以谒祖宗,亏损圣德,“陛下举动为万世法,亦不可不慎。”

  而这次进谏也为今上嘉纳,此后今上朝诣山陵时,过温成庙而不入。

  至和二年的端午节前,今上命翰苑词臣写端午帖子时也为温成阁写几副。这时王拱辰已被迁为三司使,不在翰苑中,而翰林学士们面面相觑,都不愿为温成阁写。后来给其余阁分写的都呈交入宫了,而温成阁的却迟迟未进。今上因此不怿,学士们听见,又不免惶恐,但就是没灵感提笔去写。最后,是欧阳修接过了这任务。

  他写的帖子很快被送至后宫,宫中人皆围观争睹,见他为温成阁写了四首,前三首是:

  密叶花成子,新巢燕引雏。君心多感旧,谁献辟兵符。

  旭日映帘生,流晖槿艳明。红颜易零落,何异此花荣。

  彩缕谁云能续命,玉奁空自锁遗香。白头旧监悲时节,珠阁无人夏日长。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