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_王妃他富可敌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梯田?”

  又是一个让人陌生的词语,工部的官员听后只觉得满头雾水。

  好在顾砚书似乎是看出了他们心中的困惑,说话的同时,直接在纸张上画出了一张梯田的示意图。

  “梯田就是在坡地上挖出类似于阶梯的农田的方法,各位大人这两年来既然一直在研究耕种相关的事宜,应该也能知道,移山填海的难度,以及将山坡改为耕地之后,对土地的影响。”

  与刚刚的曲辕犁不同,这一张梯田的示意图,顾砚书画的略微有些抽象。

  在将示意图递给工部官员的同时,顾砚书不忘补充说明一番。

  工部的官员一边看着那一张梯田的示意图,一边仔细分析着顾砚书所说的话。

  而顾砚书这一开口,便直接说到了开垦山地最为关键的两个点上。

  移山填海还好,关键是将坡地改为农田之后,对土地的影响,着实是让人觉得伤透了脑筋。

  现在听到顾砚书这番话,再看手中的示意图,顿时便有人反应了过来:

  “殿下的意思是,这梯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没错。”

  顾砚书给了那人一个赞赏的眼神,微微点头:

  “这梯田依山而建,在保留丘陵坡度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工部的官员们在仔细看过了顾砚书所描绘的梯田示意图后,互相低声商议了一番,便觉得此法可行。

  但若是依照梯田这样依山而建的开垦方式,便又要面临一个新的难题:

  “若是这样,这农田,该如何灌溉?”

  山脚的位置倒也还好,但山顶处呢?

  农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若是需要人力去挑水灌溉,恐怕耕作的效率会极低。

  “可以在修建梯田的时候,因地制宜,修建出对应的灌溉系统。”

  怕这些官员不明白,顾砚书又拿起了放在一旁的毛笔,开始画示意图。

  一面画,顾砚书一面在心中微微叹了一开气:

  在华夏的历史上,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经有了梯田的存在。

  从天齐现在的情况不难看出,已经有了不少超越华夏秦汉时期的物件出现。

  偏偏有些地方,又落后的惊人。

  譬如说是这梯田,在天齐历史上就从未出现过。

  最后,顾砚书也只能将原因归于两者为完全平行的时空,难免会有所差异。

  好在因为末世后那一股种田热潮,顾砚书对于梯田,也算是比较了解,现在讲解起来,倒也不算困难。

  梯田的灌溉原理倒也简单。

  除了在修建梯田的时候,寻找水源与泉眼充足的位置,便是修建蓄水系统了。

  在雨季或是农闲的时候,在蓄水系统中储蓄足够的水,待到农忙耕种之际,便可以直接运用。

  待到顾砚书将蓄水以及灌溉系统的示意图画出,交由工部的官员们传阅后。

  工部的那些官员们,看着顾砚书时原本收敛了许多的眼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