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野补(六十五)_天纵莫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汉昭和刘五魁换上便衣,去皖河渡口察看地形。

  余井号称三山一水六分田,一点也不夸张,皖水从大别山里奔流而出,突然进入到平缓的谷地,急流顿时变得温顺起来。只有在汛期,皖水才会向人们展示它暴虐的一面,千百年来,夹杂着的泥沙,把这个谷地填成冲积平原,也养育出这块肥沃的土地,成为极好的良田。穿流而过的皖河,给这块良田优质的灌溉,让这个地方成了远近闻名的粮仓。水流平缓的结果就是河床增宽,河面最宽处,竟然与小湖面近似,泛舟其上,可有浩渺之意。从梅城通往余井的大道,需要横渡这条皖水,渡口就选择在一个叫马闸的地方,这里,宽阔的河面相对其它地方略略回收了一些,渡船往返的距离也近了一些。

  渡口边,有几棵巨大的老树,从老树的中间,是一条斜道直通到水面,水面泊船码头很简单,用大木头做了个支撑,架了几板厚厚的木板在上面,木板上面拴着一条铁链,连着岸上的大石条,这是为了防止发大水时,不至于把木板冲走。

  码头上人不多,也只有一条渡船,渡船不大,一次也只能渡三四十人,往返一次需要将近二十分钟。

  距离码头不远,有一个河神庙,里面的河神不知道贡奉的是哪一位,脸容倒也孔武有力,刘五魁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庙,说,这个地方只需要一挺马克沁,码头上的,除了被大树挡住的,其它人一个也跑不掉。刘汉昭点点头,说这个地方打河面上渡船上的人,那才是一枪一个准,一点遮挡都没有。钟良摇摇头,告诉刘汉昭,如果不是狙击手,一般不会打船上的人,因为怕伤了船。渡船对于一个地方的交通极为重要,打烂了,这个地方的交通会受阻很长时间。所以,可以打船上的人,但是一定不能打船,这是规矩。如果我们打烂了船,一定会被当地人憎恶。刘汉昭点点头,说,营里有十几个老兵,枪口有准头,把他们组织起来,专门对付船上的人。

  除了这个河神庙,还真找不到合适的的埋伏点。刘汉昭说,我们过对岸看看吧。上了船来到对岸,一上岸钟良就笑了,这里反而是个很不错的埋伏场所,码头边有一块平地,平地不小,能站一二百人,估计是早年间河岸坍塌的结果。从平地走到河堤岸,有个斜坡,从摆渡人小屋的面前,上到在河岸的最高处,官道再从这里通向余井,通向遥远的东方。

  摆渡人小屋,屋后的河堤,无处不是埋伏,钟良手一挥,回去!

  彭伍今天有点高兴,赚了一点小便宜,一个伪军排出来买粮,好死不死一头遇到了彭伍营一连。一连弟兄只是喊了一声站住,伪军排就全部举起了手。为了扩大战果,来一次围点打援,一连长张怀初让他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