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换防(二十)_天纵莫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河的第一道防线。韦介伯号称文武双权,他熟知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那是太平天国时期,湖南湘乡人李续宾率湘军南攻三河,被驻守在这里的太平军吴定规死死挡住。利用吴定规以一比七的死亡争取出现的战机,太平军将领陈玉成从江北大营火速回防。李续宾见陈玉成远道而来兵疲马乏,率先出击。陈玉成将计不计,佯装不敌后撤,将湘军引入预设的包围圈,一举扭转战局。大战上风的陈玉成引来界河之水,灌进李续宾的大营,把湘营搅碎,接着各个击破,将湘军残部包围在烟墩岗。此时,李秀城的大军已经赶到白石山,双方配合,大举进攻,全歼湘军。李续宾授首,年四十一。

  这次面对南来之敌,韦介伯也十分希望能够再现当年英王雄姿,他在给李本一的电报中称,他愿意率414团如钉子般的钉在三河老营,一如当年的吴定规,给大军创造战机。

  李本一不知道三河还有这么辉煌的故事,向龚庆元讨教后才知道,当年湘军不可一世,最大的悲剧就发生在这里。李续宾战死,6000精兵损失殆尽,消息传出,在家丁忧的胡林翼当场呕血晕倒,自责之余,感慨“三河败后,军气已寒,非岁月之间所能复振“。死在三河大战中的不止一个李续宾,战将周宽世、丁锐义、孙守信无一幸免,湖南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也在三河战役中阵亡,曾国藩“哀恸慎膺,减食数日“。而获得三河战役胜利的太平军,连攻克了舒城、桐城、潜山,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不久后被封为“英王“和“忠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

  李本一对历史不感兴趣,玉林五属的人,对太平军的好感也十分有限,他感兴趣的是陈玉成凭什么战胜李续宾,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龚庆元也算是博通今古,侃侃谈来,如同讲古,把一起行军的政治部主任戴家谨、后勤部主任刘春荣听了个过瘾。综合来看,造成这次大战的原因有四,一是三河一地水田密布,湘军马队铺散不开。二是咸丰帝不明情况,屡次下旨命李续宾与太平军开战。三是双方力量对比太过悬殊,湘军只有6000人马,太平军则多达20余万人。第四是老天相助太平军,降下大雾,严重阻扰了湘军的作战。政治部主任戴家谨不以为然的说,这应该是清政府的借口,六千湘军也许属实,二十万长毛是不可能的,石达开离开天京后,太平天国就很难组织起二十万的大军,更何况是还没有成为英王的陈玉成,更不可能手掌二十万大军。

  李本一没有参与他们对史实的探讨,而是想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说,三河一带水网密布,当年如此,如今更甚。龙舒水,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