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换防(三十二)_天纵莫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换防(三十二)

  军事会议结束了,张光玮们离开了立煌,德国入侵苏联已经是第十四天,每天收到的消息不是德国人攻占了哪里,就是苏联人死了多少,一切开始倍感刺激的消息,渐渐的也变成麻木。莫敌让孙诚把从靳同轩那里借来的大功率电报机还了回去,好奇心一过,一切回复往常,在莫敌看来,这个苏维埃国度,屈服在第三帝国的铁蹄下已经成为现实,如果什么时候还能重新引起兴趣,除非斯大林咸鱼翻身。

  内外兼修,中西结合,多管齐下,莫敌的咳嗽大为好转,虽然每一次咳嗽都会让他如同下地狱一次,但是次数在不断的减少。隔一天去一趟吴老中医的医馆,不再需要吴老中医上门服务,是这段时间最大的进步。自从张光玮们离开后,莫敌每天傍晚都会出去散步,有道是饭后千步走,活到九十九,就算活不到九十九,尽量多活久一点总是好事。

  二十一集团军总医院的位置比较偏僻,从医院大门出来,需要绕过一道土山,才能到达响山寺。响山寺因寺后有一座响山岭而得名,传说在唐代中朝,有一游方和尚化缘来到此地,不化钱,不化物,而是化一领袈裟之地建庙。此和尚将一领袈裟旋于空中,落下时,覆盖了一大片山峦丘壑,遂占下了此地,此后,经数十年惨淡经营,终于建立了响山寺。

  响山寺属南宗派南岳系的临济宗,从河北正定的临济寺分支而来,主张“以心印心,心心不异”,也是“心心相印”一词的来源。唐建中四年,段秀实太尉斥资修建响山寺时此地还是一座荒岭,袅元人烟。先有寺后有人气,本来只是一座孤零零的寺院,因为地处麻城去六安、霍山的交通要道,地位日见重要,驿站、伙铺、排档从各处迁来,悠悠历史长河,依附寺院生活的人越来越多,在寺院的周边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条街,这条街也就成了响山寺的延伸,之后,此地也因寺获名,响山寺成了一个地名。

  响山寺位于槐树湾、双石、古碑交界处,莫敌之前曾经到过一次,那一次是廖磊上将病逝,前来奔丧,他还记得,廖磊将军的墓冢就垒于寺后。

  响山寺背靠响山岭,正前面有一山尖,名为香炉尖,地势雄伟,山形壮观,周围林木葱翠。每逢春暖时节,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景色绚丽。庙前小河沿岸一排店铺,有茶室,有酒肆,有楚馆秦楼,颇有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的意境。

  民国二十七年,日军大举沿长江进范,安徽省政府从安庆迁至六安,又从六安迁到金家寨,第五战区二十一集团军则迁到此处,寺院左右包厢均为第五战区二十一集团军副官处占驻,大雄宝殿成了作战办公室,韦永成的政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