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章 湿漉漉的_女教师的隐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0393m-2,累计查出病人数4750人。兰田畈竹园村是当年余河县的血吸虫病重灾区。

  据余河县志记载,民国初期至解放前夕,余河县全疫区29万多人死于大肚子病;42个村庄灭绝了人烟,变成了“无人村”;2万多亩田地无人耕种,变成“草长比人高,野兽到处窜”的荒野。

  侥幸活着的人,男不长,女不育,骨瘦如柴,肚大如鼓;幸存的村庄,由胜变衰,凋零冷落。

  兰田畈竹园村,民国38年18户有19个瓜妇,78口人中有65个大肚子病人,变成“瓜妇村”、“大肚村”。

  人民拖病耕种的田地,有就收,无就丢,年景好能收一箩谷,年景不好只能收一斗谷,甚至颗粒无收。

  所以当年在兰田畈流行着这样的歌:

  兰田畈的禾,一亩割一箩;好就两人扛,不好就一人驮。

  蓝天女人真奇怪,肚皮大了不生崽。

  禾把刚放倒,就要出门讨。一件破棉袄,结婚穿到老。

  有女莫嫁兰田郎,头年做新娘,二年守空房。

  从1953年起,余河县人民响应党和伟人主席发出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劈山改河,推行农业、水利“三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在1958年宣布消灭了祸害余河人民几百年的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为题,报道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喜讯。伟大领袖毛主席“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写下了光辉的史诗《送瘟神二首》: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陀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主席的诗词一发出,给了余河县人民极大的鼓舞,余河县的领导请人给诗词谱了曲,全县上下开始传唱这两首诗,并在县城里修建了送瘟神纪念馆。

  馆前面立了一块巨大的照壁,上面刻着伟人的手写体《送瘟神二首》,气势磅礴。领导们也经常在报告中提到余河人民要发扬送瘟神精神。

  曾经有位领导,是工农兵干部出身,在全县几百名科级干部大会上念着秘书写的稿子,还因为这首诗而造就了一个流传至今的笑话。

  当年还没有电脑打字机,领导的讲话稿都是秘书手写的,那时候流行用钢笔。估计秘书在写稿子的时候可能因为钢笔里的墨水太多,掉了一滴墨水在稿纸上,正好就落在“万千条”的“万”字上。

  领导在报告会上念道:春风杨柳六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