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9章 港基集 电_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少成本如何”梁远有些期待的问道。

  “目前正式运行的三寸线每月能生产5ooo片6ooo片晶圆,预计一年后产量能升到峰值,大约在1oooo片月左右,而一片完美的三寸晶圆,理论上能切出来2oo块c2处理器,不过限于生产工艺、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生产的三寸晶圆上存在的缺陷点接近一百个,c2处理器的良品率勉强达到百分之三十。”苏良宇有些尴尬的说道。

  就算没吃过猪肉,但肥猪跑梁远还是见过的,前世在翻看单片机资料时,偶尔也会看到类似于新建的晶圆厂良品率不高的新闻,对良品率的问题梁远是早有心理准备。

  “百分之三十已经很不错了,我都做好个位数的准备了,再说能修复三条三寸线,就相当于节省了上亿元的资金,芯片实验室的成绩已经大大的出我的预估了。”梁远笑着摆了摆手。

  “到不会一直这样的,我估计花费一到两年的时间,应该能把良品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苏良宇看梁远毫不在意,也松了一口气,毕竟给一个外行解释清楚新建的半导体工厂良品率过低的问题,是一件很费脑筋的事情,特别是这名外行还是投资人的情况下。

  “算上设备购买、人员开资,现在c2处理器的成本不到四百元,一年后会降到两百以下。”说到成本苏良宇的声音轻快了起来。

  对于芯片实验室来说,这颗c2处理器相当于捡来的,摊到成本里边的只有设备投资和人员开资而已,以目前共和国在售的286电脑27ooo台的价格来看,就算合到5oo元的成本都是翻着五、六倍的赚。

  可惜c2处理器不能兼容x86构架下的软件,目前单独存在的c2处理器可以说是毫无用处,加上梁远志不在此,对这份利润也只能想想罢了,毕竟微软和英特尔哪个都不是好惹的,以共和国日后的相关行业生存环境来看,研航空动机的难度看起来小于成为软件霸主或是处理器巨头的难度。

  “老苏,这么说到明年年底,我们的芯片产量将从每月三十万片逐渐提高到每月二百万片,在芯片生产上不仅可以完全脱离华晶,还能把257厂的遥控器芯片订单弄过来一部分。”

  看着苏良宇和方东兴连连点头,梁远想了想说道:“我在夏天时就有这个念头了,刚好老苏过来报喜,芯片实验室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感觉时机差不多成熟了。”

  “老苏,方工,我打算把芯片实验室从香港远嘉里拆除去,成立一家独立的高科技公司。”

  梁远摆手打断了两人的疑问继续说道:“分拆出去的主要原因。是考虑c2处理器以及后续c3等一系列处理器的推广问题,以后销售工程师去工厂谈判,总不能说我们

  请收藏:https://m.biqu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